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精饮料,几乎是无处不在,不管什么场合、什么地方,只要有宴席,那白酒就不会缺席。从目前的市场来看,白酒市场中浓香型白酒占据了大部分市场,大概占了51%的市场份额。而酱香白酒却只占了27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
其一,酱香型白酒厂少,产量低,一般人喝不上。酱香白酒只有只有赤水河13.5公里的两岸才能生产出来。大家应该听说过,在上世纪60年代,茅台酒厂迁址遵义,在遵义无论怎么试验,都无法达到在茅台镇生产出来的酱香白酒的品质,后来又把厂址迁回茅台镇。原遵义的茅台酒厂就变成了现在的珍酒厂了。只有茅台镇赤水河谷的土地上才能生产处优质的酱香白酒,而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生产,也没有办法模拟的。产量少了,供不应求,自然能喝到的人也就少了。
其二:酱香型白酒工艺复杂,生产周期长,导致其价格又高,一般人喝不起。“匠久道”酱香白酒生产系以当地优质糯高粱为原料,用小麦制成高温曲,而用曲量略多于原料,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,严格按照节气,端午采曲、重阳投料。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共分清蒸下沙、混蒸糙沙二次投料,一至七个烤酒轮次,可概括为二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历经春、夏、秋、冬一年时间。根据生产工艺,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产一斤酒,还要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勾兑,勾兑又不能加一滴水)。
每一种白酒好似都有自己的“香气基因”,不断被人们所发现。与清香型、浓香型和米香型白酒相似,人们也希望在酱香白酒酒体中发现这种“主体香气成分”,然而经过研究者们几十年的大费周折,却发现越研究、越神秘,让人不经感叹,酱香型白酒中的“主体香气成分”非常不“简单”,如同寻找深藏已久的宝藏,为世人呈现一场酱香型白酒的“探香之路”。对于酱油和酱香白酒在香气上的渊源,不仅是饮酒者,同样也引起了酒类研究者的好奇。早在1953年,日本酿造专家横塚保就在研究酱酒组分的时候,就发现了一种名为“4-乙基愈创木酚”的物质,这是一种富有大酱风味的物质,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印证,横塚保认为这种物质就是酱油的主要呈香物质之一。